慢性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爱耳日耳朵瘙痒有闷堵感警惕真菌性 [复制链接]

1#

近日,来自增城的邵女士(化名)因近2年反复双侧耳道瘙痒,伴有耳道闷堵感,医院增城院区就诊,耳内镜检查提示双侧耳道白色菌丝附着,堵塞耳道,遮盖鼓膜,被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医生予耳道冲洗及涂抹药物治疗,并叮嘱保持耳道干洁,避免进水。患者定期复诊次后,耳内镜检查未见明显菌丝附着,且日常生活无耳痒、耳闷堵、耳流脓症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每年的月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医院增城院区耳鼻喉科主任李琦表示,耳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任何一个部分受损,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而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主要影响外耳健康的常见耳部疾病。

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外耳道皮肤或黏膜的感染性疾病。它通常发生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常见致病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酵母菌等。这种疾病可能表现为耳内瘙痒、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甚至耳痛和流脓。

个因素容易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

环境因素:外耳道处于略偏酸性的环境,当耳内进水、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不当用药改变外耳道酸碱度时,真菌容易滋生。

耳道损伤:频繁挖耳、使用硬质工具掏耳朵或外耳道受到撞击等,可能导致耳道黏膜受损,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长期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耳道正常菌群,也会增加感染几率。

预防中耳炎,注意这4点

李琦从以下四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耳内进水,游泳后及时清理耳道。

二是避免频繁挖耳:减少对耳道的损伤,避免使用不洁工具。

三是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按医嘱使用药物。

四是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增强自身抵抗力。

李琦特别提醒,广州属于南方地区,且有漫长的回南天气,气候潮湿,为真菌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真菌性外耳道炎较为常见,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和避免复发。如果出现耳部不适,建议及时就医,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症状加重。

(通讯员刘进娣刘思源)

#月日全国爱耳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