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大约70%的中耳炎都是由鼻炎、咽炎、感冒引起。由于分泌性中耳炎会对儿童的听力带来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必须及早治疗!
1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我们的中耳相当于一个含气的空腔,它通过咽鼓管与鼻腔相连。在我们打哈欠或者吞咽的时候,咽鼓管会短暂地开张,这样空气就可以通过鼻腔进入中耳,以保证中耳内和外界的气压一致。
当咽鼓管受到机械性或非机械性阻塞时,中耳腔逐渐形成负压,粘膜中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漏出的血清聚集于中耳,由此形成积液,最终造成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上,儿童是各类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儿童患病后,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症状,所以容易漏诊和误诊,家长也容易忽视,中耳炎往往因此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2
为什么孩子易患中耳炎?
成人咽鼓管的鼓室口高于咽口2~2.5厘米,而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较易经此通道传入鼓室。小儿溢乳或呕吐时,乳汁加上鼻咽部的细菌就有机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其次,儿童的抗病能力差,易发生感冒,一些病*、病菌容易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导致炎症的发生;
另外,孩子往往缺乏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挖耳、不正确的擤鼻方式、在不洁净的水中游泳、耳外伤以及外耳道炎治疗不及时都可以导致中耳炎;此外,鼻炎、鼻窦炎、咽炎等常见的小儿耳鼻喉疾病也容易诱发中耳炎。
3
如何知道孩子得了中耳炎?
根据儿童发病的时期,我们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发病3周以内
*亚急性期:发病3周~3个月
*慢性期:发病3个月以上
在中耳炎急性期发作时,如果是不会说话的孩子,会出现夜间哭闹、抓耳朵等表现。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对声音不敏感,比如看电视的时候会将音量放得很大,或者对别人的呼唤不予理睬。有的孩子会告诉父母,自己的耳朵发闷、发堵,耳朵嗡嗡响或耳朵里有气泡声。
4
如何预防中耳炎?
避免躺着喝奶:婴儿如果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液会向鼻咽方向流入,增加中耳炎的患病危险,所以给孩子喂奶时,家长一定要将宝宝的头抬高;
预防感冒:季节交替时,应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机体免疫力,防止患上感冒;
掌握正确的擤鼻方式: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堵着两侧鼻孔擤鼻涕,这个方式是错误的,擤鼻子时应先堵住一侧鼻孔,然后擤出另一侧鼻孔里的鼻涕,这样就可以避免鼻涕进入中耳,造成中耳的感染;
及时就医:当孩子患上鼻炎、鼻窦炎、咽炎等耳鼻喉疾病时,应立即去耳鼻喉科就医,否则这些疾病也容易诱发中耳炎。
不要擅自中断治疗:通常急性中耳炎在治疗几天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以为宝宝已经康复而擅自停止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发展成慢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END
点击“阅读原文”,可享耳内镜检查团购套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