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耳朵上有这样的小孔吗?
闺蜜佳佳的儿子,生下来耳朵旁就有一个小孔,家里的老人看见后,都说是“聪明孔,孩子命好的象征。
佳佳虽半信半疑,但听见老人都这么说,内心还是非常开心!平时小空处也没有任何的异样,孩子也不疼不痒,原本想去看医生的佳佳也没太注意了。
直到有一天,佳佳抱着儿子在院子里晒太阳。忽然发现耳朵旁边的小孔里有一些白色分泌物,有强迫症加洁癖的佳佳,顺手就擦了擦。
拿到鼻子旁边一闻,还有一股臭臭的刺鼻味道。佳佳以为是平时没有清洗干净,小孔里有脏东西。于是,她就想用手挤挤,以为将脏东西挤出来就好了。
挤一时爽,挤后就悔断肠!待佳佳自认为给儿子清理干净后。儿子便捂着耳朵,边哭边喊疼;佳佳以为孩子饿了,喂了奶后,依旧大哭不止。
到了晚上,佳佳发现儿子耳朵小孔处又红又肿,吓得医院跑。医生见状,责问佳佳:是不是用手去挤了?
佳佳点点头,医生严肃的说道:这怎么能用手去挤呢,你看都已经发炎了,还有些许脓液,得先用消炎药消炎,再进行手术。
一听手术,佳佳既后悔又自责,责怪是自己的无知,才让儿子遭了这一茬罪。
后来医生告诉佳佳,这根本不是什么“聪明孔”,是孩子先天发育不足,导致的“耳前瘘管”。
文文爸听说了,医院看望了,期间正遇到医生查房,由于女儿耳旁也有一个小孔,便跟医生聊了会。才知道这个小孔并非“富贵”的象征,一旦护理不到位,还有可能是危险的象征。
回家后,文文爸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医生所说,决定跟大家详细分析下这个“聪明孔”。
01、耳旁有小孔怎么回事?
医生说,这个小孔在医学上被称为“耳前瘘管”,一般长在耳朵的前侧、外耳道或者耳垂处。
从外面来看,就只能看见一个小孔,但里面可以直通颅内,也就是常说的,直通“脑子”。所以老一辈人传言:这就是聪明的象征。
但其实是一种先天发育畸形,当宝宝还是一个小小的胚胎时,在发育的过程中,耳朵不听“指挥”,就慢了半拍。这就导致该闭合的地方没有闭合好,就在耳朵旁留下了一个小孔。
那为什么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呢?
对于这个问题,医生的解释是,跟人种、遗传、基因突变有关。一般来说:黄种人耳朵有小孔的比例远高于黑种人跟白种人。
父母耳朵有小孔的,孩子出现小孔的概率也较高;另外就是跟基因突变有关。
但总的来说,即使耳朵处有这个小孔,也无需担心,只要平时不挤、抠,一般也不会引发感染。倘若一时手痒,跟佳佳一样去挤,引发感染后,就可能变成一颗“不定时炸弹”。
02、耳前小孔发生感染,后果有多严重?
肉眼观察,它只是一个小孔,但其实里面结构复杂,千万别去挤、抠,否则后果很严重。
从医学上来讲,这个耳前小孔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感染的,一种是无感染的。
无感染型属于先天性耳前瘘管,基本上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人们也可以直接忽视它,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在耳朵上呆着就行。
另一种是有感染型,你就要注意了,千万别去用手抠、挤,一旦感染,小孔周围就可能红肿、发炎,甚至化脓,还伴随剧烈的疼痛感,难受得很!
佳佳当时就是手痒,挤了儿子的这个小孔,才导致小孔处发生了红肿、发炎,孩子也疼得大哭大闹。
医院后,医生说里面有脓液,且一旦化脓后,就会反复发展,并向更深处延伸。还好佳佳送医及时,否则再拖就可能损伤耳膜,严重者还可能影响听力。
因此,建议大家,只要发现小孔处有异样,医院。症状较轻时,用一些消肿、消炎的药物,就能起到缓解或治疗的作用。
当症状变严重,小孔处已出现脓液时,就可能需要手术了。用医生的话来说,只有切断小孔与底部管道,才能有效避免复发。
0、娃耳朵上有小孔,该如何护理呢?
医生说,耳前瘘管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树根,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分支,有的能直达颅内,有的能连通咽喉。一旦发生感染,即使手术也难以除根,因此,提前预防是关键。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千万不要用手去揉、挤及抠。究其原因,在挤的过程中,手上的细菌就容易通过小孔进入耳内,在皮肤油脂的作用下,细菌就易引发感染。
所以,当小孔处发痒时,也别上手抠,可用棉棒代替,减少感染的发生概率。
其次,要管住嘴,别吃太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串串、冒菜等,饮食上以清淡营养为主。
最后,要迈开腿,坚持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当炎症到来时,若拥有较强的抵抗力,就能“压制住”,从而减轻疼痛。
总而言之,耳朵上的“聪明孔”,跟孩子是否聪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平时若无异常,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若出现了红肿、发炎症状时,医院。
互动话题:你家孩子有“聪明孔”吗?
猜你想看:
孩子“最佳识字时间”,不是岁或4岁,这个年龄识字快、记得牢
班主任坦言:“语文好”的学生,大多有这2个特征,你家娃有吗?
幼儿园“坐得住”和“坐不住”的娃,上小学后差距大,父母要重视
奶奶天天陪孙子“打牌”,7天学会个成语,带娃方式真妙,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