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菖蒲middot本草汇 [复制链接]

1#

开窍药

石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多系野生。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亦均有分布。

原植物生于湖泊米以下的水旁湿地或石上。

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以沼泽湿地或灌水方方便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功效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临床用名石菖蒲。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名医别录》:无*。主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久服聪耳明目,益心智。

《药性论》:君,味苦,辛,无*。治风湿痹,耳鸣,头风,泪下,*气。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丈夫水藏,女人血海冷败,多忘,长智,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及蚤虱。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高志不老。

《本草图经》:蜀人治心腹冷气掐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亦将随行,卒患心痛,嚼一二寸,热汤或酒送下,亦效。

《本草衍义》:有人患遍身生热*疮,痛而不痒,手足尤甚,然至颈而止,粘着衣被,晓夕不得睡,痛不可任。

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锉,日干之,桩罗为末,布席上,使病疮人恣卧其间,仍以被衣覆之。既不粘着衣被,又复得睡,不五七日之间,其疮如失。后自患此疮,亦如此用,应手神验。

《本草纲目》:气温味辛,乃手少阴、足厥阴经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类。

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

《本草经疏》:菖蒲君,正禀孟夏六阳之气,而合金之辛味以生者也。其味苦辛,其气大温。阳精芳草故无*。阳气开发,外充百骸,辛能四达以散邪结,此通利心脾二经之要药也。

盖苦可燥湿,温能寒,辛可散结,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去此三邪痹自愈矣。阳气开发,芬芳轻扬,气重于味,辛兼横走,故能下气开心。咳逆者,气逆之候也,下气则咳逆上气可去。

王脏之壅遏既彻,则九窍应之而通,故聪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辛以散之,故治痈疮。气味辛温,气厚发热,故温肠胃。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肠胃既温则膀胱兴焉,故止小便。

脾主四肢,脾湿既祛,则四肢湿痹不得屈伸自利。山岚瘴气最能使小儿发疟,寒湿之甚莫过山岚,既散其邪则病本已拔,疟焉得而不已焉?作浴汤,及久服轻身者,除湿之验也。不迷惑,益心智,高志者,心窍开利也。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无*。主手足湿痹,可使屈伸;贴发背痈疽,能消肿*。下气除烦闷,杀虫愈疥疮。消目翳,去头风。开心洞达出音声,益智慧通窍虚灵。

劫耳聋耳鸣,禁尿遗尿数。腹痛或走者易效,胎动欲产者即安。*击懵死难苏,急灌生汁;温疟积热不解,宜浴浓汤。单味入酒煎,疗血海败,并产后不血不止;细末铺席卧,治遍身*,及不痒发痛疮疡。

谟按:生石涧而叶细嫩者,名菖蒲,根小节稠,味甚辛烈,堪收入药,通窍开心;种池塘而叶粗长者,名菖阳,根大节疏,味兼和淡,惟取作饯,餍酒点茶。

故古方中但用此味,特加石字于上,示其所优,使人之不误取也。

匪特菖蒲为然,他如栀子、茨菇,每加山字,亦此意尔。药必求真,服才获效。《经药》注下载:厚有服石菖蒲一十三年,身生长毛,冬袒不冷,日诵万语,牢记常全。

今读书士,亦或取和远志为丸,朝夕吞服。盖因目击其说,欲假以开聪明、益智慧之一助也。

《本草乘雅》:水土合和,抽为草木,唯菖蒲全得生阳之气,吮拔水液,盘络砂石,不假地土之力,昌美溪浦之间,故名菖蒲。

以治病之用言,当号昌阳。以发生之体言,当号阳昌。痹者,闭塞不通,风寒湿三种,相合而成。咳逆上气者,此毫窍固拒,肺气壅遏,两相搏击,以致喘咳。

菖蒲味辛气温,宣通开发,使一身之气,起亟旋展,郁痹喘咳,当自舒矣。

痹证有五,菖蒲独宜脉痹。取象形从治,则易于分解。又观菖叶两岐,菖茎盘络,悉从中心透发,故能开人心孔,而心孔为诸脉络之宗主,其挛结屈曲之状俨似之。背阳喜阴,臭之爽朗,当补五藏之用,非补五藏之体,以用行则窍通也。

明耳目者,通九窍之验。出音声,不忘,不迷惑者,开心孔之验。

《药性解》:味辛,性温,无*,入心、肺、膀胱三经。

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疰邪气,通九窍,明耳目,坚齿牙,清声音,益心智,除健忘,止霍乱,开烦闷,温心腹,杀诸虫,疗恶疮疥癣。

勿犯铁器,秦皮、秦艽为使,恶地胆、麻*,忌羊肉、羊血、饴糖。生石上一寸九节者佳。

按:菖蒲通神明,宜入心经;祛风湿,宜入肺与膀胱。功验虽宏,然主散而不主收,勿宜久用。

《药鉴》:气温,味辛苦,无*。主消目翳,去头风。开心志,益智慧。清音声,通灵窍。腹痛或走者立效,胎动欲产者即安。

中恶懵死难醒,急灌生汁。温疟积热不解,即浴浓汤。大都温则驱手足温痹,可使屈伸。辛则贴发背痈疽,能消肿*。苦则除心热烦闷,能下气杀虫。

《景岳全书》:味辛微苦,性温。散风寒湿痹,除烦闷咳逆上气,止心腹痛,霍乱转筋,癫痫客忤,开心气胃气,行滞气,

通九窍,益心智,明耳目,去头风泪下,出声音,温肠胃,暖丈夫水脏,妇人血海,禁止小便,辟邪逐*,及中恶卒死,杀虫,疗恶疮瘙疥。

欲散痈*,宜捣汁服用,渣贴之;若治耳痛,宜作末炒热绢裹音之。亦解巴豆、大戟等*。

《本草备要》:宣通窍,补心。

辛苦而温,芳香而散。补肝益心,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音声。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

疗噤口*痢,杨士瀛曰:噤口虽属脾虚,亦热闭胸膈所致。用木香失之温,山药失之闭,唯参苓白术散加菖蒲米饮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菖蒲黍米酸酒,治一切风。风痹惊痫,崩带胎漏。消肿止痛,解*杀虫。

李士材曰:芳香利窍,心脾良药,能佐地*、天冬之属,资其宣导,若多用、独用,亦耗气血而为殃。秦艽为使。恶麻*。忌饴糖、羊肉、铁器。

《本经逢原》:菖蒲乃手少阴、厥阴之药,心气不足者宜之。《本经》言补五脏者,心为君主,五脏系焉。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

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其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总取辛温利窍之力。

心孔开,九窍利,则痈疮之*可解。肠胃喜温恶寒,肠胃既温,则膀胱之虚寒,小便不禁自止。久服轻身者,除湿之验也。不忘不惑,延年益智,高志不老,皆补五脏,通九窍之力也。

又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痰湿可知,《千金》治胎动不安,半产漏下,或抢心下血,及产后崩中不止,并以菖蒲一味煎服。

凡阳亢阴虚,嫠寡失合者禁用。以其性温,善鼓心包之火,与远志之助相火不殊。观《本经》之止小便利,其助阳之力可知。

《本草崇原》:太阳之气,生于水中,上与肺金相合而主表,与君火相合而主神。菖蒲生于水石之中,气味辛温,乃禀太阳寒水之气,而上合于心肺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者,太阳之气,上与肺气相合而出于肌表也。

开心孔者,太阳之气,上与心气相合而运其神机也。五脏在内,九窍在外,肝开窍于二目,心开窍于二耳,肺开窍于二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前后二阴。

菖蒲禀寒水之精,能濡五脏之窍,故内补五脏,外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是通耳目口鼻之上窍也。又曰主耳聋、痈疮者,言耳不能听而为耳痈、耳疮之症。菖蒲并能治之。

温肠胃,止小便利,是通前后二阴之下窍也。菖蒲气味辛温,性唯上行,故温肠胃而止小便之过利。

《本草求真》:[批]入心宣气通窍,醒脾逐痰。

石菖蒲专入心,兼入脾、胃、膀胱。辛苦而温,香芳而散。诸书尚论未透,惟张璐发挥《本经》最明,指此实为心气不足要剂。

时珍云:高皇御制碑中载之。菖蒲气温味辛,乃手少阴、足厥阴之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其言能补五脏,以心为君主,五脏系焉。

首言治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

其开心孔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总取辛温利窍之力,心孔开,九窍利,则痈疮之*可解。肠胃喜温恶寒,肠胃既温,则膀胱之虚寒小便不禁自止。久服轻身者,除湿之验也。

不忘不惑,延年益智,高寿不老,皆补五脏通九窍气之力也。其释《本经》如此。又言能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痰湿可知。

《千金》治胎动不安,半产漏下,或抢心下血,及产后崩中不止,并以菖蒲一味煎服,皆取辛能开窍,血气安养之意。

观此,菖蒲实为宣气通窍之剂,故在杨士瀛亦谓噤口下痢,可用石菖蒲加于参苓白术散内以开其胸,则其义益著。杨士瀛曰:下痢噤口,虽是脾虚,亦热气闭隔心胸所致。

俗用木香失之温,用山药失之闭,惟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粳米饮调下,或用参、苓、石莲肉少入菖蒲服,胸次一开,自然思食。但阳亢阴虚、嫠寡失合者禁用,以其能动心包之火耳。

《得配本草》:秦皮、秦艽为之使。恶麻*、地胆。忌饴糖、羊肉、铁器。

辛、苦,温。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气分。宣五脏。通九窍,温肠胃,治霍乱,疗湿痹,愈疮疥,止心痛祛头风,辟*杀虫,皆其通气之力也。灌生汁,苏*击;浴浓汤,治温疟。

配白面,治肺虚吐血;配破故纸,治赤白带下;配蛇床,搽阴汗湿痒。佐四君,治下痢噤口;佐犀角、地*,治神昏。热邪去,则胞络清。掺黑猪心蒸食,治癫痫。

治痢,米泔浸蒸熟用。治风,桑枝同蒸。通心气,蜜炒捣汁服。解巴豆、大戟*。

心喜散而恶塞,亦喜敛而畏散。石菖蒲实心脏所大忌也。苟非确见心气之结,不宜轻用。用亦不过为诸药之使,五六分而止。

《本草经解》: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气血俱闭,菖蒲入肝,肝藏血;入肺,肺主气,气下能行,味辛能润,所以主之也。

辛润肺,润则气降,而咳逆上气自平。

辛温为阳,阳主开发,故开心窍。辛润肺,肺主气,温和肝,肝藏血,血气调和,五脏俱补矣。通九窍者,辛温开发也。辛温为阳,阳气出上窍,故明耳目。

肺主音声,味辛润肺,故出音声。主耳聋,即明耳目之功也。治痈疮者,辛能散结也。

肠胃属于手足阳明经,辛温为阳,阳充则肠胃温也。膀胱寒,则小便不禁,菖蒲辛温温肺,肺乃膀胱之上源,故止小便利也。

《神农本草经读》:菖蒲性用略同远志,但彼苦而此辛,且生于水石之中,得太阳寒水之气。其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其气温,合于心包络之经,通于君火而主神。

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者,从肺驱邪之解表也。开心窍至末句,皆言补心之效,其功同于远志。声音不出,此能入心,而转舌入肺以开窍也。

痈疮为心火,而此能宁之。心火下济而光明,故能温肠胃而止小便利也。但菖蒲秉水精之气,外通九窍,内濡五脏,其性自下以行于上,与远志自上以行于下者有别。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温。主风寒,辛能散风,温能驱寒。湿痹,芳燥能除湿。咳逆上气。开窍下逆。开心孔,香入心。补五脏,气通和,则补益。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芳香清烈,故走达诸窍而和通之,耳目喉咙皆窍也。久服轻身,气不阻带则身体通利。不忘,不迷惑,延年。气通则津液得布,故不但能开窍顺气,且能益精养神也。

菖蒲能于水石中横行四达,辛烈芳香,则其气之盛可知,故入于人身,亦能不为湿滞痰涎所阻。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何如,则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之。

盖人者得天地之和气以生,其气血之性,肖乎天地,故以物性之偏者投之,而亦无不应也。余可类推。

《本经疏证》:火媾于土,变而为金,其已超于金,未离于土者为石。石之异于金,以击之能碎而有火也;石之异于土,以坚刚而不化于水也。

惟然则设有石者,清于水而水不能出,阴与阳相拒而不相谋,水与火相守而不相化,下之气不能交乎天,上之气不能交乎地,又何自沾生趣而为物赖以发育耶?

人身灵明,犹火蓄石中,人身躯体,犹石能蓄火,假使躯体为寒水所蒙,灵明为痰涎所壅,则运动不周,视听不协,可谓非因内不能出而外遂不化乎?

菖蒲者,不藉纤毫土气,生于水底碎石之间,隔水能通,以无窍为有窍,自地接天,以不联为联,且其气芳烈,味辛温,有阳华达,有阴悉布,刘潜江所谓非至阴之贞,不能发至阳之光,发至阳之光,乃益畅至阴之用者信矣!

否则外有风寒湿痹,内为咳逆上气者,何以不治痹,亦不治咳,而用此,况补五脏者,非一开心孔可了事,而明耳目,出音声又岂通九窍所堪致也。

盖视听言动,皆灵明之用。

然灵明犹灯,藉膏乃燃,火者气之灵,气者火之使,而气拽水以行,水由气而阻,行气即所以行水,行水即所以泸灵明,灵明畅而气条达,气条达而水流通,水流通而灵明遂有所依,曰开心孔,补五脏,利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一而已,更何尤乎风寒湿痹中之咳逆上气哉!

至别录所增主痈疮,温肠胃,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皆火为水遏,欲出不得,与前旨不异。惟于痹则专及四支不得屈伸,于九窍则偏止小便过利,又独重耳聋,何也?

夫固因其节数耳。津液之流,不为节碍,倘使无节,不将倾泻净尽乎,是故菖蒲需促节者,一有取于节宣,一有取于节制。宣则不壅,所以主四肢湿痹不得屈伸也。

制则不滥,所以止小便利也。不壅则浊去,不滥则清澄,澄沏清莹,映物所以能明,而耳遂不聋,要之菖蒲不可徒视为开邪,亦不可徒视为崇正,邪开而正自崇者有之,正崇而邪自开者有之,故凡水液浑浊,为神明之翳者,咸有取于是也。

《本草新编》:味辛而苦,气温,无*。能开心窍,善通气,止遗尿,安胎除烦闷,能治善忘。但必须石上生者良,否则无功。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

开心窍,必须君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芪、术。遗尿欲止,非多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

或问石菖蒲必得人参而始效,是石菖蒲亦可有可无之药也。此吾子过轻石菖蒲矣。石菖蒲实有专功也。

凡心窍之闭,非石菖蒲不能开,徒用人参,竟不能取效。是人参必得菖蒲以成功,非菖蒲必得人参而奏效。盖两相须而两相成,实为药中不可无之物也。

或问石菖蒲何故必取九节者良,市上易者,且不止九节,节之多寡,可不问乎?石上菖蒲,凡细小者俱可用,而前人取九节者,取九窍之俱可通也。其实菖蒲俱能通心窍,心窍通而九窍俱通矣。

或疑石菖蒲能治健忘,然善忘之症用之绝少效验,何耶?善忘之症,因心窍之闭耳。心窍之闭者,由于心气之虚,补心之虚,舍人参无他药也。

不用人参以补虚,惟恃菖蒲以开窍,窍开于一时而仍闭,又何益哉。夫开心窍尚君以人参,岂治善忘而反遗人参能取效乎。

《本草分经》:辛、苦,温,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去湿除风,消痰积,治惊痫,疗热闭胸膈,解*杀虫。多用独用耗散气血。

《本草思辨录》:邹氏云:人身灵明,犹火蓄石中;人身躯体,犹石能蓄火。假使躯体为寒水所蒙,灵明为痰涎所壅;则运动不周,视听不协。

外之不化,由于内之不出。惟菖蒲生水石间,而辛温芳烈,有阳毕达,有阴悉布,故凡水液浑浊为神明之翳者悉主之。

疏极精审,准是以用菖蒲,始克有当。菖蒲用以开心孔发音声甚效,然须审定病之宜辛温者。王孟英昌阳泻心汤,以菖蒲偶竹茹枇杷叶等味亦妙。

内用仲圣泻心汤三物而以菖蒲代生姜,盖义各有当也。

《卢氏药物配合阐述》:《本经》:

味辛,温。

主风寒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

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阐述:

生于水石之中,气味辛微温微苦,通心窍而达重楼,入水底而引微阳。

得茯神行浊水而上升清气,开心窍而布令膻中;微加朱砂,以镇灵台,神*得安。

合葱白开心肺之窍,分清浊之路,痰喘可定,迷蒙可解。

与蓖麻叶同用,疏重楼,行秽浊,清浊分矣,哮喘定矣。

同姜汁更良。

加甘草而阴霾散去,妖氛可清。

与远志同用,开耳宣聪,迎精气,通达于清窍,化浊阴荡涤出二便。

1.石菖蒲具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

2.石菖蒲煎剂口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且缓解平滑肌痉挛。

3.石菖蒲可增加冠脉血流量。

4.石菖蒲具有平喘、镇咳作用。

5.α-细辛醚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导致的子宫收缩。体外实验表明石菖蒲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可使蛔虫麻痹和死亡。

中医小书童

麻*桂枝紫苏生姜香薷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薄荷

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

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

淡豆豉浮萍木贼石膏

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

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芩

*连*柏龙胆草秦皮

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

青黛贯众鱼腥草败酱草

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

鸦胆子蚤休半边莲土茯苓

熊胆漏芦山慈菇白鲜皮

绿豆生地*玄参牡丹皮

赤芍紫草水牛角青蒿白薇

地骨皮地骨皮银柴胡胡*连

大*芦荟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商陆

牵牛子巴豆独活威灵仙

乌头乌梢蛇雷公藤木瓜

蚕砂秦艽防己桑枝

豨莶草海桐皮丝瓜络五加皮

桑寄生狗脊藿香佩兰苍术

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

草果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

冬瓜皮泽漆车前子滑石

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

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

萆薢茵陈金钱草虎杖

赤小豆附子干姜肉桂

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丁香

花椒荜茇青皮枳实木香

沉香檀香香附川楝子

乌药荔枝核佛手香橼

玫瑰花薤白青木香大腹皮

柿蒂九香虫山楂神曲

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

侧柏叶白茅根三七茜草

蒲*花蕊石降香白及

棕榈炭血余炭藕节刺猬皮

炮姜艾叶灶心土川芎

延胡索郁金姜*乳香

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

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

鸡血藤王不留行蟅虫

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

刘寄奴莪术三棱水蛭

虻虫穿山甲半夏天南星

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

白前前胡桔梗川贝母

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

天竺*海藻昆布海浮石

瓦楞子礞石苦杏仁苏子

紫菀百部款冬花马兜铃

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

石决明珍珠牡蛎代赭石

天麻刺蒺藜牛*羚羊角

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

酸枣仁柏子仁

▽▽五运六气

脉学

针灸

振荡中医经方

腹诊

儿推

艾灸

节气获取干货合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