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愈白癜风身边的感动:他让生命换一种方式延续_河南
罗振伟的父母在刻有儿子名字的纪念碑前泣不成声
河南商报 邓万里/摄
25岁的他患脑瘤,由于肿瘤压迫神经,他听不见也看不见
他曾在纸上多次写下遗愿:捐献器官过世后,他的两个肾脏移植给两名肾病患者
他让生命换一种方式延续
河南商报 郑筱倩
25岁的他,名字永远镌刻在纪念碑上,和其他8人一起,捐出的器官挽救了31名重病患者。但等待移植的患者和接受移植的患者比例是150∶1。4月1日,省红十字会举行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并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大队授旗,倡导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
遗憾
二十出头,查出脑瘤晚期
4月1日上午,位于新郑福寿园的红十字纪念园里,来自濮阳的罗占忠夫妻,泪眼婆娑,默默地一遍遍抚摸着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的一个名字:罗振伟。这个生命终结于25岁的年轻人,是他们的儿子,也是我省第8位器官捐献者。“儿子生死都是我们的骄傲。”罗占忠说。
据罗占忠介绍,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2004年高中毕业的罗振伟没有考大学,而是远赴东北当了一名消防兵。退伍后,罗振伟一直在北京中关村打工。工作期间,罗振伟的大学梦开始慢慢复苏。2008年,罗振伟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
不过,罗占忠更担心儿子的身体,考试前,罗振伟总感觉自己视力模糊,家人劝他去医院查查,但他认为是看书疲劳所致,一直忙于工作学习。2008年10月,正在北京工作的罗振伟突然眼前漆黑,被送到医院后,查出是脑瘤晚期。
感动
离开人世前,他决定捐献器官
得到消息的罗占忠夫妻惊呆了,赶到儿子身边时,曾经活蹦乱跳、开朗自信的儿子,因为肿瘤压迫视神经、听神经,已经看不到、听不到了。虽然前后历经几次手术,但肿瘤贯穿罗振伟的脑动脉,根本无法切除。
就在他入院第10天,罗振伟收到了北京理工大的录取通知书,可惜,上大学成了一个永远的梦。后来,罗振伟转院到郑州人民医院。3年来,他与外界的交流,全靠纸和笔,而外界的信息,就靠父母在他的手心里写字。
去年年底,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罗振伟突然在纸上写到死后要捐献器官,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孩子感觉我们不同意,一遍一遍在纸上写,这是他最后的愿望。当兵时第一次听说器官捐献时,他就已经决定了。”罗占忠说,为了儿子的心愿,他的妈妈哭着在儿子手心写了个“好”字。
数据
我省成功捐献人体器官9例
今年2月27日,罗振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随即,他的两个肾脏,分别移植给两名肾病患者。罗占忠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他总感觉,儿子是让生命换了一种方式延续,他这才真正理解儿子当初的选择。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480余名志愿者申请捐献遗体,26名志愿者申请捐献器官,成功捐献遗体207例,成功捐献人体器官9例。其中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手术全部获得成功,使31名重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求。”郑大一附院肾移植科主任丰贵文介绍,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150万人因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可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器官移植,临床需求量远远大于器官捐献的数量。